首页 / 都市言情 / 开挂的创业日常 / 章节正文阅读

第324章三月(1 / 2)

作品:《开挂的创业日常

时间匆匆,一转眼就进入三月。

早上,林睿打开系统,领取奖励。

系统:使用者成立了新的集团公司,各项业务发展顺利,业绩良好,表现优异。

根据工资模型推演,本月应奖励金额为25亿8000万。

接下来是日常任务的奖励。

系统:使用者日常任务完成度评价为五十五,将获得奖励的百分之五十五作为额外奖励,奖励金额为14亿1900万。

总奖励金额为39亿9900万,是否领取?

下面仍是两种领取渠道。

一种直接转入他的私人账户。

一种转入他全资持有的“微银国际投资公司”。

拿出手机看了看私人账户余额,最近两个月没什么大的花销,总共消费两亿多,还有七亿多的余额。

微银国际投资公司那边,接下来的开支不小,都转入那边吧!

斟酌了一下,林睿把这近40亿资金,都转入了微银国际投资公司。

这个月香港那边的事情不少,他也需要过去一趟和陈凡交代一下。

择日不如撞日,干脆今天就去。

打电话和陈凡交代了一下,发现微信有一条未读信息,白晓冰的,说想他了。

林睿笑了笑:“小妖精,一会就去看你,不要求饶!”

白晓冰顿时有些惊喜,发了张自拍,正在吃早餐。

“等你…”

闲聊两句,关掉微信,嘱咐秘书订好机票。

林睿在家里看看书,练练剑,上午10点,便启程赶往洛城机场。

下了飞机,香港公司接机的人已经在等候了。

林睿没有去酒店,直接去了中环的微银国际投资公司。

到了地方,和职员们随意打了几声招呼,来到小会议室。陈凡也开始像他汇报,微银国际投资公司这段时间的发展情况。

“林总,根据您的吩咐,上月我们又扩大了公司规模,再次挖来近30名的投行和金融精英。”

“单单以这方面的而论,公司如今的实力,已经能比拟一些中大型的投资机构了!”

“只是,如今公司的业务并不多,这些行业精英闲着过于浪费了。”

林睿点点头:“不错,做的很好。我可不会浪费你们这群金融高手,需要忙的事情多着呢!”

“接下来,总公司那边有很多案子,有投资案,有收购案,都需要你们派员协助,甚至你也要参与进来,担子可不轻呀。”

陈凡脸色郑重道:“放心吧,林总,我们不怕忙,只怕闲…”

林睿笑了笑,喝了一口咖啡,接着道:“阿里的股票收购的怎么样?”

说起这个,陈凡顿时眼睛一亮。

“截止到昨天,一个多月的时间,我们已经吸纳了港股阿狸%的股份。”

“由于时间充足,给了我们很多的可操作空间,加上阿里负面消息不断,吸纳了这么多股票,并没有推高多少阿里的市值。”

“阿里现在市值480亿港元左右,公司只用了22亿资金,就吸纳了%的股票。由于用了四五倍的金融杠杆,公司实际拿出的现金,只有四亿多港元。”

用了四亿多港元,就吸纳了港股阿里超过4%的股份,林睿点了点头,心中很是满意。

忽然又想到一个问题:“我记得持股超过了5%,就要在港交所举牌发通告。”

“收购阿里股票的事,避免过多人知道,需要在暗中进行,免的推高股价,横生波折。”

“微银国际现在已经持有港股阿里%的股份,马上就要触及5%的红线,这方面解决了吗?”

陈凡笑道:“林总放心,都已经安排妥当。”

“我们已经与几家金融公司签订了股份代购协议,支付了不少的佣金,接下来对阿里股票的收购,将以这几家金融公司的名义进行。”

“当然,具体的策略,仍有我们主导,这几家金融公司配合。”

“等完成吸筹工作,再一次性把这些股票过户到公司名下,轻松就能规避这一点。再发公告,影响也不大了。”

……

又聊了几句阿狸话题,林睿接下来话题一转说道:“公司接下来会涉及智能手机行业,已经在做一些准备工作。对于一些相关产业链企业,也要进行布局。”

“最近公司打算布局芯片,大概会收购在美股上市的展讯和迪锐科两家芯片公司,这方面需要微银参与协助。”

陈凡道:“没问题,公司里有不少投行出身的金融精英,对于收购很在行,这方面不是问题。”

林睿道:“另外,你们这边也不能闲着。在我们没有正式公布收购消息前,尽量在不推高股价的情况下,先暗中吸纳两家芯片公司的股票,降低收购成本与难度。”

陈凡点头应下,这方面他是专业的,加上那么多金融精英协助,自然没问题。

两人商量了一下具体的细节,把事情确定下来。

事情安排妥当,林睿也轻松不少,接下来还有两件事,需要提前布局。

林睿再次开口道:“你经常在国外和香港,知道中芯国际和京东方吗?”

陈凡疑惑道:“你说的是内地第一大芯片代工企业中芯国际,和中国第一液晶显示屏、面板厂商京东方?”

林睿点点头:“就是这两家,公司接下来会在这方面会进行一定的布局。作为国内的行业龙头,自然不能错过。需要微银在公开市场吸纳一些对方的股票,进而对他们持股。”

“不过,这事不着急,慢慢来就行。”

陈凡沉默了一下:“这两家企业我也了解,虽然在国内属于行业龙头,但在国际上竞争力并不强,技术也不是最先进的。”

“对这两家企业进行布局持股,会不会得不偿失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