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七十三章 《劝学》一出天下惊【第一更!求订阅!】(2 / 2)

作品:《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

兰槐之根是为芷,其渐之滫,君子不近,庶人不服。

其质非不美也,所渐者然也。

故君子居必择乡,游必就士,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。

……”

随着寿王背诵得越来越抑扬顿挫,越来越入神,无数的儒家、法家官员都站了起来。

连墨家的官员也一样。

墨家是最不服气儒家的。

可听到这篇文章,觉得这里面有着太多深刻的人生道理,为这样的文章喝彩,完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。

至于景和帝,已经完全惊呆了。

他旁边的太子更是目瞪口呆,像是不认识这个弟弟一样。

这还是那个顽劣不堪的弟弟吗?

怎么忽然变成这样?

怎么忽然能背出一篇注定千古传颂的文章来?

等等……

千古传颂……

太子眼睛蓦的一顿,转而便望向了下面。

那边的一个少年,也正在听着寿王背诵,不过他脸上却满是洋洋自得的笑容。

果然是这个小子啊!

太子心头先是一沉,旋即又释然了。

这家伙,真是太能折腾了!

此时不仅仅只有太子想到了是柳铭淇的手笔,陈贵妃也是满眼异彩的频频望向柳铭淇。

她知道柳铭淇在教自己儿子文章。

却万万没想到,柳铭淇居然教了自己儿子一篇这样的文章。

陈贵妃不是没有见识。

她一看在场的情形就晓得,有了这么一篇文章,自己儿子必然会名满天下,日后成为了亲王,也必然是备受尊崇,绝对不会有什么风险。

这便是这篇伟大的文章的重要性!

想到了这里,陈贵妃对柳铭淇忽然没那么讨厌了。

……

“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;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。

故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

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

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

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,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,用心一也。

蟹六跪而二螯,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。

是故无冥冥之志者,无昭昭之明;无惛惛之事者,无赫赫之功。

行衢道者不至,事两君者不容。

目不能两视而明,耳不能两听而聪。

螣蛇无足而飞,鼫鼠五技而穷。

《诗》曰:‘尸鸠在桑,其子七兮。淑人君子,其仪一兮。其仪一兮,心如结兮!’故君子结于一也。”

听到了这里,探花郎钟云翔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激动,直接双手覆盖在地,头也叩在地上,不愿再起来。

和他一样的还有很多人。

不知不觉中间的走廊上面,已经跪满了聆听圣音的人们。

一群外国的王公贵族们,凡是来国子监学习的,也都跟着跪在了后面。

这在他们看来,是泱泱大康的圣人之道,是他们拼命想要学习的东西,能见证到这篇圣人文章的诞生,来这一趟大康,已经是俨然无憾了。

那些番邦部落、海外小国的使者,也有不少被震撼住,直接下拜的。

比如说东瀛的使者,听得简直是热泪盈眶,激动得不能自已。

只有几个草原部落的使者团,才有点面面相窥。

他们能感受得到其中的力量和学识,同时也感到了衷心的羡慕和嫉妒。

“真是圣人文章啊!”

耶律安翔站在座位上,一直保持着鞠躬的姿势,也是心潮澎湃。

如果此时自己不是室韦使团副使,他早就已经叩拜下去了。

这样的文章,只能跪着听,没办法站着听。

乞勒都埋脸上是不可掩饰的嫉妒。

可恶!

为什么大康就有如此的圣人,能写出如此圣人文章?

我西羌出身边疆苦寒之地,连温饱都不能保证,老天却是连出现圣人的机会都一点都不给吗?

“百发失一,不足谓善射;千里蹞步不至,不足谓善御;伦类不通,仁义不一,不足谓善学。

学也者,固学一之也。

一出焉,一入焉,涂巷之人也;其善者少,不善者多,桀纣盗跖也;全之尽之,然后学者也。

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,故诵数以贯之,思索以通之,为其人以处之,除其害者以持养之。

使目非是无欲见也,使耳非是无欲闻也,使口非是无欲言也,使心非是无欲虑也。

及至其致好之也,目好之五色,耳好之五声,口好之五味,心利之有天下。

是故权利不能倾也,群众不能移也,天下不能荡也。

生乎由是,死乎由是,夫是之谓德操。德操然后能定,能定然后能应。

能定能应,夫是之谓成人。

天见其明,地见其光,君子贵其全也。”

一口气背诵完毕,寿王也是累得气喘吁吁。

他之前背诵都没有这么大声,现在想要让全场人听到,哪怕是有了铁喇叭,也必然是用尽了全力。

现场特别特别的安静。

安静到似乎就只能听到这么一个七岁多孩童的喘息声音。

但是现场又特别的炙热。

几乎所有人的炙热目光,都齐齐的投向了那个矮小的身影。

在这一刻,寿王无比的高大神圣!

……

《劝学》乃我泱泱中华之瑰宝,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许许多多圣人文章,教导了一代代的先贤们,才有了传承至今的中华。

我中华有此传承,当永远不倒,又岂是区区西蛮东野能欺辱得了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