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历史军事 / 大秦五百年 / 章节正文阅读

第95章 共同进退(1 / 3)

作品:《大秦五百年

楚国,彭城。

范增为了对付秦国,殚精竭虑,他想到了一个办法,把某个有能力又信得过的人叫来。

那人来了之后,范增把事情说一遍。

那人吃了一惊,范增要他前往秦国做间谍。

去到秦国后,说是得知秦国求贤令后,前来投奔秦国,必要时,可以找陈平举荐。

范增许诺,事成之后,重重有赏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武涉离开大梁,往西前往韩国新郑。

项羽给他的任务是,按顺序分别前往魏国、韩国、赵国。

大梁在现代称为开封,新郑位于现代郑州,两者距离不远。

数天后,武涉抵达新郑。

韩成在朝会上公开接见武涉。

“楚国使臣武涉拜见韩王!”

“不知楚王遣贵使前来有何要事?”

接着,武涉当众把在魏豹面前的那套说辞说出来。

项羽居然如此,在场的人都震惊了。

武涉道:“楚王乃天下共主,登基为帝理所当然。魏王明事理,已明确臣服楚国。”

韩成没有回应,看向张良。

张良对武涉道:“此事甚大,韩国还需仔细商议才能答复,烦请贵使到偏殿歇息。”

武涉离开后,张良再让其他大臣离开,只有韩王信留下。

韩王信一副愤愤不平之色,说道:“项羽欺人太甚,大王不能答应。”

韩成一副苦瓜脸,说道:“若不答应,惹恼了项羽,如何是好?若项羽派兵来攻,韩军可能抵挡?”

话说到后面,他看向张良,还得由张良说了算。

只听项羽道:“若只有韩国独自面对楚国,自然难以抵挡。若赵国、齐国加起来,便不惧项羽。臣认为,得先看看赵国、齐国之意。若两国向项羽称臣,韩国也只能如此;若两国不答应,韩国也勿须答应。三国结为盟国,共同进退。”

韩成和韩王信都觉得有理,同意这么办。

张良立即派人分别赶往赵国、齐国,争取比项羽的人早一步赶到,说出项羽意图,再讲明韩国的立场,讲明韩国不希望屈服于项羽,但如果两国皆选择臣服于项羽,韩国只能如此。

第二天,张良亲自见武涉,对他说韩国一时难以做出决定,贵使可先回去,以免耽误其它事情。讲明韩国会在楚王正式登基前做出答复。

这是先拖延时间,等得知赵国、齐国决定后定夺。

武涉无奈,只得明确说明,要是跟楚国对抗,死路一条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掌握炼钢技术,提升冶炼水平,需要长期的研究、大量的试验,这是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,不能一蹴而就,子婴急不来,只能等待。

而连弩不一样,制造连弩,并不是对现有技术进行重大改进,制作连弩所需要的各个零部件,以现有技术水平是没问题的。

重点在于设计方面,在于想象力、创造性思维。

这天,子婴接到报告,连弩已制作出来了。

子婴快速来到兵工厂,要检验连弩做得如何。

距离上次来这里,相隔九天时间。

兵工厂内某处,这里有块空地,是专门为检验弓弩性能所建造,空地面积较大,以满足对不同弩箭的试验要求

此时,常骆正在拿着连弩,对着远处的箭靶连续发射。

朱俊就在他旁边,观察着另外一把连弩。

见大王前来,两人忙停下来,一齐向君王作揖行礼。

常骆兴奋道:“大王,微臣忙了九天,终于成功了!”

这里有一张桌子,桌面上放着两把连弩和许多箭矢。

连弩的体积比单兵使用的单发弩机要大,子婴双手将其拿起来觉得很沉,幸好本身这副身体体质不差,这两年又坚持体育锻炼,要不然就算能勉强将连弩拿起,亦坚持不了多久。

首次看着连弩成品,子婴先仔细打量一番。

连弩的构造,跟原本设想差不多,在打量过之后,要亲自使用体验一下。

首先是装箭矢,子婴将弩放回桌面,将箭匣盖拉开,拿起桌面上的箭矢将其放入箭槽。

放入十支箭后,刚好将箭槽装满,再合上箭匣盖,子婴重新将连弩拿起,对准了远处的靶子。

这里跟箭靶的距离,如果按照现代长度标准来算,约为五十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