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历史军事 / 盛唐风流 / 章节正文阅读

第371章 唯一的老师和唯一的徒弟(1 / 2)

作品:《盛唐风流

大唐流行《水调歌头》,不管是在哪儿,但凡是个唱曲儿的,总能唱上三两首不同人填词的《水调歌头》。

而《水调歌头》的词牌源由隋炀帝杨广所制,是隋炀帝生平最喜欢的一首曲子,于是上行下效,很快就在民间传遍。

这《水调歌头》在民间虽极为受捧,但却是当今皇帝李世民最不喜欢的一首曲。

前朝残余,盛行民间,《水调歌头》便是颗毒瘤。

此事李世民没有明说,但大臣们心里都有数,知道皇上不喜欢这曲子,所以在皇宫中从来不谈。若非民间过于流行,若将此曲直接给禁了,必然会被民间传说皇上小气,一首曲子都容不下。

在场的十五人,往后一大半都是要入朝为官的,甚至有人还会身居高位,手掌重权。

皇上能容忍民间传颂《水调歌头》,还能容忍手底下的大臣给《水调歌头》填词?

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政治题,这些小孩子连如此简单的政审题都不会做,实在是让虞世南心寒。

这些孩子被捧作高官,估计要不了几天就要触怒皇上,罢官免职事小,事儿大了还会连累整个门阀势力架构。

虞世南早就说过自己不在意各自的才学,他招收的最后一批学生中一定要有个自己真正放心的接班人。

虞世南是大儒,也是三朝老臣,辅佐过几位皇帝,他深切的知道,掌权是不需要才学的,要的是审时度势,左右逢源。

所以,最后一轮本就不再看谁的填词更好,而是看谁能看出这道题背后的坑。

如果今日的考试无法避开,他日或许就是在金銮殿上,有别派的大臣当着皇上的面怂恿填词,那时候就不是座次的问题了,而是身家性命。

考试结果让虞世南很失望,但所幸还有一个人交出了答卷。

虞世南捋着长须露出了笑意:“你可知为何被选中?”

“《水调歌头》在花楼能写,在家中能写,在京外能写,在各处能写,唯独在考场中不能写。”

虞世南更为满意,点头更甚:“十五人中,唯有你一人看出其中玄机,十五人中也只有你一人能在朝掌权而不死。老夫心中甚为欣慰。白宋,你是由公主推荐的那个?”

“是的。”

“难怪能得汝南公主如此器重,汝南公主非但有推荐信,还亲自与老夫谈过你,让老夫无论如何都要收你作为弟子,他日定能庇佑李唐江山。”

白宋眨眨眼,感觉有些吃惊,没想到汝南公主还单独来找过老先生。

“是公主过誉了。”

“你第一轮的诗呢?”

白宋老老实实将诗作呈上。

虞世南看着忍不住念了一遍:“平生快意无经纬,何惧东海换姜汤……好句子,好心性,白宋,你果真是块为官的好料子。”

白宋愣了愣,不知该说点儿什么。

虞世南却严肃起来,直接问出了能让所有人震惊的核心:“你愿意接受老夫的衣钵吗?能成为淮扬集团的庇护伞吗?”

白宋心里咯噔一下,他记得史书有记载,贞观年间朝堂势力分布不少,各方大臣组成的势力相互制约,相互牵制。

而以虞世南为首的淮扬集团是以前朝文臣所组成的一大派系,掌握着江南一带的文学风向,三省六部各处要职都有掌权的官员,是一根活在皇帝眼皮子底下,想拔却不敢拔的钉子。

现在虞世南是当之无愧的淮扬集团之首,虽然虞世南已经不再高位,也没有实权,但三朝老臣的地位摆着,有着天然的凝聚力,庇佑着一大批前朝的罪臣,是当今朝堂无法忽视的一股力量。

而现在,在虞世南告老还乡之际,手底下一瓢还需要照看的人绝不会允许虞世南就这么走了,这位老先生必须找到一个能凝聚大家的传承者!

外界的传言没有错,这一场考试收弟子次要,主要是找到接班人。

白宋出生寒门,符合皇上打压门阀的政治方针,出生又干净,无论是科举场上的治水之道,还是今日考场的螃蟹诗,以及第三题所展现的见闻,都足以满足虞世南的心中期待。

而现在,最关键的一题中,白宋又是唯一一个交出正确答案的考生!

虞世南知道,自己没有别的选择了。

白宋过于震惊,一时间忘了回答。

虞世南不着急,缓缓又问:“你为何来京城求学?”

“因为家里人都想我考个功名。”

“考取功名之后又是为了什么?”

“有个一官半职吧?家人希望如此,也能摆脱寒门的帽子。”

“入学是为了为官,证明你也是想要做官的。”

白宋点点头:“以前是没想过,但都走到这一步了,我也想试一试。”

虞世南笑了:“试一试……好吧,老夫就让你试一试,别愣着了,茶都凉了,赶紧磕头拜师吧。”

白宋一晃神,这才看到茶室里早就备好了一杯温热的茶水。

听虞世南的话,这是要收白宋为入室弟子!

入得室内,奉茶敬上,只要当长辈的喝了,那就是一辈子的师徒关系了!

不同于别人口中的先生。

以后白宋就要称老先生为师父了。

白宋没有丝毫犹豫,一场考试的设计,处处透露着这位老师的深沉,这位老师不是个酸腐,而是个真正有见闻,有沉淀的人。

今日一考,让白宋知道了自己有太多不足,他需要学习,正需要一位老师指点。

听着沉闷的磕头声,虞世南满意的点点头,喝过茶,放下,长叹一声:“白宋,你是唯一一个给老夫行过拜师礼的人,不要让老夫失望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