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/ 都督请留步 / 章节正文阅读

都督请留步 第348章 一边勤赚钱,一边忙种田(1 / 2)

作品:《都督请留步

    书房里,刘益守桌案上摆着厚厚的一叠账册,手里还拿着一本,都是从去年到今年麾下人员支出及其领地内的各种收入,一笔一笔的,看得他头大如斗。

    杨胖子小心翼翼的在一旁陪着笑脸,不知道该说什么话,好像说什么都不合适。

    “我说遵彦(杨愔表字)啊……你看这些,难道不会头疼么?”

    刘益守放下手中账册,无奈问道。

    “回主公,并不会,习惯就好了。”

    杨愔十分“谦虚”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全部都用黑笔写,太难分辨了。收入的项目用黑笔写,支出的项目用朱笔写,这样是不是看得更清楚一点呢?”

    记账难不难刘益守不知道,但是他知道,这本厚厚的账册,每一笔他都要首先去看到底是收入还是支出,一不小心就会“串列”。嗯,账册的书写习惯是从上到下竖着写的。

    听到这话,杨愔一愣,随即恍然大悟道:“对啊,我怎么就没想到呢!”

    黑笔入,红笔出,刘益守那个年代普通人都知道的记账规矩,这个年代还没被人想出来,杨愔不知道也是正常现象。

    “还有啊,遵彦你是大才,所以很多事情呢,你是可以轻易驾驭的。但是呢……”

    刘益守顿了顿,看到杨愔一脸谦虚的模样,他都不好意思开口训斥了。

    “但是很多人并非如你一样聪慧,你可以轻易驾驭的事情,对他们来说,或许很难。”

    杨愔微微点头,刘益守还是很会说话的,先把他捧得高高的。

    “你看这一栏,采买河蚌一万钱,这么记账就不行。”

    刘益守指着其中一栏说道,心中暗自嘀咕,贾思勰那边还真是个烧钱的大户。

    “那要怎么记?”

    杨愔迷惑不解的问题,毕竟,以前大家都这么玩的,他们弘农杨氏的账房先生(这时候叫典计)都是如此记账的。

    “两本账,一本记河蚌采买一万钱,另外一本记府库支出一万钱,对账的时候,一条一条的核销。钱从哪里来,最后去了哪里,一笔笔都是清清楚楚的。

    这样的话,只要粗通算学和文墨的小吏,都能做这样的事情。你也不必这么辛苦去统计核算账目了。

    对了,从军队家属当中招募粗通文字之人,开设学堂,教他们算学和记账吧。该花的钱一定要花!”

    现在地盘大了,刘益守深感合格的基层小官不好找,本地世家的人用起来也不放心。既然没有直接可用的人,那就开速成班!

    “主公,现在一切向好,其实也不必那么着急的,主公要注意休息才是。”

    杨愔不动声色的劝说道。

    刘益守的废寝忘食已经引起了手下很多人的关注,以这一位“料敌先机”的习惯看,肯定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。所以杨愔等人关注的其实不是要刘益守多休息,而是很想知道究是有什么大事让刘益守芒刺在背。

    “你不明白,安稳的日子没多久了,我不着急不行啊。”

    刘益守叹了口气说道。

    北面传来的消息,高欢政权在河北世家的帮助下,特别是河北世家的基层人才,填补了高欢势力在国家治理这方面的短板,使得北方的局面在迅速稳定。

    特别是颁布了新版本的均田制后,人心安定,匪盗被缴械招安,逐渐实现了“耕者有其田”的局面。

    刘益守记得前世史书上似乎忽略了这段时间,东魏为了恢复民生还是颁布了不少新法令。如若不然,在西线跟宇文泰打仗经常大败的高欢,哪里有那么多家底给他折腾呢。

    要知道北魏末年丧乱,许多地方都是赤地千里,高欢在前线与宇文泰折腾的消耗,都是来自消灭尔朱势力之后的和平生产,而不是北魏所留下的遗产。

    东魏政权在恢复生产这方面的努力与成果,被“历史的胜利者”给修正掉了。如果刘益守忽略这一点,认为高欢不堪一击的话,那么到时候哭的人就只能是他自己了。

    一旦高欢摆脱了尔朱荣势力的掣肘,那么要人有人,要钱有钱的河北,可以轻轻松松征发十万兵马南下。

    刘益守深知贺拔岳政治才能远不及宇文泰,前世那个西魏,可未必能顺利立国。或者高欢几年后平定关中也未可知。

    总而言之,不能把自己的生路寄托在敌人的愚蠢上。

    “我看你今天好像没什么事,不如一起去芍陂看看吧,那边听说贾思勰在培育河蚌。账本里一大票支出,我也要看看钱花在什么地方了。”

    刘益守站起身,最近一段时间都在书房,整个人都不好了,确实是要出门活动一下筋骨。

    “主公,那个河蚌我也吃了,虽然是美味,可是有必要这么大规模养殖么?”

    一边跟着刘益守走出院子,杨愔一边疑惑的问道。就算那些河蚌出珍珠的传言是真的,但是比例太小了,用百里挑一来形容都夸张了,恨不得是万里挑一!

    农户自发养殖也就罢了,随便他们怎么折腾,有必要“官方”加入进来么?

    “河蚌吸纳日月精华,产米粒之珠。就算没有珠,吃点肉也挺好嘛。”

    刘益守意味深长的说道,并不想跟杨愔解释太多。两人在马厩牵了马,出城朝着芍陂方向而去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芍陂占地极为广大,甚至堪比某些小一点州郡。来到芍陂的北面,刘益守就发现汇入芍陂的河道岸边,就有许多用木珊栏隔绝起来的小池子,里面密密麻麻的全是河蚌,大个头的竟然比成年人的手掌还大!

    有密集恐惧症的人在此,一定会忍不住昏厥。刘益守也倒吸一口凉气,这个水产养殖的规模,好像比预想的要大啊!

    不久,他和杨愔二人就看到有农夫挑着两个水桶,水桶里全是池塘里经常见到的,比米粒还小的红色虫子,有些还是如头发丝一样的那种长条形的。

    “这不是喂鱼的么?”

    杨愔看着桶里的虫子若有所思的说道。

    很快,他们便得到答案,刘益守看到农夫将这些一勺一勺的丢到隔绝出来的水池子里,果不其然,一大堆有人脚掌那么长的大鱼就围上来吃虫子。

    “我明白了,这些鱼小的时候可以在河道里游荡,但是长大以后,就被困在栅格里面出不去了。”

    杨愔恍然大悟说道。

    用芍陂里的虫子,去喂养河道里被隔绝起来的鱼,鱼的粪便再给河蚌,流水不腐将残渣冲走……妙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