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/ 都督请留步 / 章节正文阅读

都督请留步 第648章 以德报怨刘都督(1 / 2)

作品:《都督请留步

    安康郡以汉江为界,天然的分成了两个区域。

    江北为秦岭地区,江南为大巴山地区,风貌迥异,如同黑白两面。整体地貌呈现南北高山夹峙,河谷盆地居中的特点,其中山地面积居然占全郡九成以上!

    若是论粮食产出,这里可比汉中差远了,几乎可以用“微不足道”来形容,历来都是安置流民与灾民的地方。

    人口稀少,土地贫瘠,耕地单薄,当地人食谱里面山货占比很高等等,就是安康郡的真实写照。

    可是万般不好,也抵不过这里盛产金沙啊!

    《管子轻重甲》说:“楚有汝汉之黄金。”

    《管子揆度》又说:“黄金起于汝、汉水之右衢”。

    所说的地方,具体就在安康郡汉江北岸的支流里。

    刘益守之所以敢对汉中动刀,就是因为安康这边。这里长年通过黄金换粮食的方式,官府府库里粮食不少……当然,这是前任刺史杨乾运的功劳,萧纪还来不及对汉中的资源进行清点,就被萧圆照给背刺了。

    当初贺拔岳不仅直接使用汉中的粮食,还用安康的黄金在梁国买粮食。

    只是现在安康郡府库里的黄金与粮草全部便宜了刘益守。

    如今秋收已过,安康郡的江水与河水,温度也算不上“温婉可人”,但仍然有大批的百姓矗立于河水中,手持簸箕,有节奏地将水中砂石铲到长条形木床中。

    要是问江水冷不冷?那肯定是很冷的。

    但淘到金沙以后,便可以将这些含有黄金的细沙抵偿徭役与赋税。对于土地狭小的安康郡的百姓来说,除了这个渠道外,他们还能从哪里去弄那么多粮食来交税呢?

    很显然,金沙便是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的另一例证。因为有收集金沙这个进项,当地百姓比梁国其他地方的贫苦百姓过得还稍微好点。还可以用金沙购买其他郡县的粮食。

    看上去很荒谬,却又是不争的事实。

    江山很冷,但百姓们“淘金致富”的心却很热。

    “官府管理的金矿,也在安康城周围么?”

    看着村民们在水中淘金的刘益守,微微皱眉询问身边的王伟道。

    “回主公,确实如此。”

    王伟恭敬的拱手答道,至于为什么刘益守不肯在第一时间与长孙俭见面,他也搞不明白。王伟自从带着长孙俭来到安康郡,就发现刘益守在四下走动,体察民情,记录安康郡本地的资源分布。

    “安康群山有茶,质地优良。还有沙金与矿金,如今皆为朝廷所控,只是从前都便宜了萧纪和魏国。

    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。大好河山萧衍都不知道好好利用开发,真是暴殄天物。”刘益守忍不住叹息道。

    读万卷书,不如行万里路。之前没来安康,刘益守只知道安康土地狭小贫瘠,产出有限。没想到居然在金矿与茶叶这里埋伏着呢!

    “主公说得极是。安康郡采用金沙交赋税之法,不收谷物。

    百姓们淘金之风屡禁不止,最后也只能听之任之了。在这里,私藏金沙可是大罪,百姓们日以继夜的淘金,只是最后也没听说有谁靠着淘金致富的。”

    安康郡盛产金沙,但这些金沙不是黄金,还要去除杂质,还要提纯,将其打造成金扣或者金饼,那都不是穷苦百姓能办到的,甚至本地大户都办不到。

    所以普通百姓辛辛苦苦淘出来的金沙,交给朝廷换不了几个钱,而且还要交税,能发达那才是真见鬼!若是有私人来收,或者有人私藏,查出来就是死罪。

    饶是如此,淘金之人依旧是如同过江之鲫一般络绎不绝。

    因为淘金虽然不能脱贫,但却可以改善生活啊!这是多简单一个道理,人们总是会追求更好的生活,自古无二。

    在没有其他门路的情况下,不淘金又能怎么办呢?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,要改善百姓的生活,什么年代都是门路第一。

    如果一个地方没有好的门路可以给普通百姓走,那他们最终除了造反以外还能干啥呢?

    刘益守心中有万千思绪,面上却是不动声色,很多话说出来王伟也不明白,不提也罢。

    “将来天下太平了,可以放开淘金沙的买卖嘛,不要管得太死了。只要金沙不带离安康,允许他们淘金,将其转卖给他人都可以,甚至可以让临近郡县的人都来淘金。

    让本地百姓提供一下屋舍与膳食,这里山清水秀的,将来那些骚人墨客们来这里写写文章,顺便游玩一番,本地百姓会过得更好,也不需要官府出什么钱。”

    刘益守装作不以为意的说道,并不觉得朝廷将淘金沙这块管得死死的有什么好处。

    淘金沙并不能产出多少黄金,但是这个噱头玩得好,可以搞活本地经济,发展旅游业。刘益守对“钱”的理解,可比王伟他们要深刻多了。

    黄金如果不能参与流通,那就只是死物而已,当凳子坐都嫌硬。

    官府的黄金进项,主要是靠开采黄金矿。河床上那点散落的金沙,能搞多少黄金?费时费力,这种劳动本身的价值,或许都要超过等重黄金的交换价值。

    看着那些在河里捞金,却穿得衣衫褴褛的百姓,刘益守不知道要如何评价才好。

    唐代的时候,有个地方做到了这一点,反其道而行之,仅仅靠着商业与不发达的手工业,就造福了本地一方百姓。

    李白杜甫等人都争相在那里留下诗句,成为了唐代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。就是“夔门中断楚江开”里所指的夔州。

    安康地处汉江要害,也具备类似条件,刘益守觉得可以在这里玩一玩“淘金旅游”。

    当然了,那得等天下太平再说。这里就像是附着在大树上的蔓藤一般,天下安康,则安康富,天下不安,安康郡也跟着倒霉,依靠它自身那是发展不起来的。

    天下一统,一定要天下一统!什么规划都要以天下一统为前提,不然就是浮沙建塔,一个浪花过来就没了。

    刘益守眺望汉江江面,紧紧握拳不发一言。

    “主公,长孙俭真的不见一面么?打听一下魏军的部署也是好的。”

    看到刘益守在发呆,王伟小声建议道。他完全没想到刘益守现在脑子里都是想在安康郡搞什么“特色淘金小旅游”。

    “既然你这么推荐,那就见一见吧。”

    刘益守一副无所谓的样子,似乎对此毫无兴趣。

    “主公……”

    王伟还想再说什么,刘益守摆了摆手正色道:“战场上得不到的,谈判桌上也得不到,不必再说了。不是什么时候都能遇到司马光那样的人。”

    “司马光是谁?司马氏的藩王还是司马子如的亲戚?是个怎样的人?”

    这话王伟听得莫名其妙的。

    “走吧,不要在意那些细节。”

    刘益守轻轻摆手,懒得解释这些无聊的问题。

    回安康城的路上,王伟对于刘益守的态度有些疑惑,又不知道该不该开口,整个人像是便秘了一般,就差没把“不爽”二字写脸上了。

    “有话可以直接说。”

    刘益守看着他,不明白王伟在担心什么。

    “主公似乎不担心汉中的战局啊。”

    一个人紧不紧张,很容易就能看出来。刘益守现在的模样,显然是对战局胸有成竹。

    也可以说是不怎么在乎得失。

    “目前的情况,杨忠这五百人足够用了。贺拔岳若是大军从陈仓道出兵决战,我们再过去补位也是不迟的。如果真要决战,那么地点在南郑以西的沔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