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百六十四章 时代变了(1 / 2)

作品:《请不要打扰我修仙

林文的超限成长计划终于在这个时候展现出了威力。

当元神超过180%之后,他就可以使用很多高端的法术。

他的功能更多了。

——

目前,由于长山郡极大规模地接收难民,其各项物资,尤其是食物、帐篷和医疗用品,极度短缺。

由于评议会从中作梗,帝国限制了长山郡的大规模采购,现在所有的物资,几乎都是靠库存顶着。

帐篷问题已经由山体大楼暂时解决了。

按照杨少虎的规划,整个山体建筑群,总计能承担450万难民,远超设计之初的120万难民。

因此,林文放弃了再建一座山体建筑群的计划,转而去解决食物问题。

陈星台的上溪镇,在这段时间一直扮演了粮食供应的总要角色。

前后供应了百万吨优质蔬菜,极大地缓解了长山郡粮食供应的难题,而且改善了单调食谱,丰富了菜品种类。

他们的大白菜,清灵水嫩,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,一碗粥,几颗白菜,几颗油菜,一点萝卜丁,再加一点点肉沫,不论是对难民,还是对林文来说,都是无上美味了。

但是,上溪镇的菜田还有几天就要收割完了,长山郡库存的粮食,不够一个月。

粮食问题迫在眉睫。

如果粮食出现缺口,以长山郡现在800多万人的规模,绝对是一场巨大的灾难。

自那天与林文的夜谈之后,陈星台就开始大规模召集各地的民党,并大范围支援各州的民间组织,包括河州的大刀会,云州的三点会,岭州的三合会,明州的天地党,天州的老哥会,许州的青洪帮,以及石州的共进会、新华会、农运会等等。

说是民间组织,其实都是对抗州政府的组织,抗租拒税的,驱逐豪绅地主的,对抗官吏的,历来都是各地总督非常头疼的民间组织。

民党主要向他们提供情报和资金,以及局势不妙时逃跑的后路——长山郡。

于是,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,民党就接收了十万多各地的民党成员和民间组织份子,以及随行而来的二十多万农民。

上溪镇从六万人的规模,一跃膨胀到四十一万人。

好在赵明公早就派遣十多万劳工,利用他们伐下的树木,在太虚山脉脚下就地建立了一万多间简陋的木屋,才把他们安置下来。

民党也从三千多人,一下子膨胀到了六万多人。

虽然膨胀得很快,但仍然不及民党全盛时期的五分之一,陈星台一面加急召集各地成员,一面开始大规模的垦荒。

上溪镇周围只有十万公顷土地,只能承载六万多农民,陈星台甚至不得不分了一部分人去山上伐木和狩猎。

现在一下子增加到四十一万人,十万公顷耕地,就根本不够分了。

总不能多出来三十多万人,全去伐木和狩猎吧?

这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农民,如果可能,陈星台还是希望他们能耕地。

必须要更多的土地,才能承载他们。

所以,他一直在积极向外垦荒。

但是,出了十万公顷之外,都是非常贫瘠的土地,土质板结,干硬,不肥沃,垦荒工作进行得非常艰难。

为此,民党的干部们都是愁容满脸,他们都是农民出身,对农民有天生的好感,对土地,种植,收获,有天然的情结。

粮食丰收,让他们欢呼雀跃,垦荒遇见困难,让他们愁苦沮丧。

但民党的领导者陈星台和云卿水始终保持的昂扬的态度,云卿水甚至引用了一句名言:“政治活动并不是帝都中央大街上的人行道。”来说明笔直的道路是不存在的,鼓励大家不畏艰险,破除困难。

云卿水迅速提高的思想和政治水平让陈星台很高兴,在他们的努力下,民党积极购买了大量化肥,大量先进的农具,甚至一些还没有在帝国中普及的农业机械,来加快垦荒活动。

陈星台敢这样做的原因是:在上溪镇的西面,有一片极大的荒地,一直从接近新镇的地方,延伸到太虚山脉脚下,至少有五十万公顷的面积,而且距离水源非常近,只要水利设施做好,这会是一片非常好的耕地。

如果真的有了五十万公顷的水浇地,上溪镇就完全能发展成一个农业中心。林文给于的承诺是三年不收农业税,相当于农民种出来的粮食能完全自由支配。

陈星台在中州时,农业税的标准是七成二,就是种出来一百斤粮食,要交七十二斤的税,自己只得二十八斤。

而根据其它地区民党的信息,中州的税还是最低的,外地一般是七成五,到九成二的都有。

如果是租的地主的地,那就更惨,一个人耕三十亩地,一年忙到头,收到自己腰包里,连半成都没有。

这种佃农是最惨的,吃都吃不饱和,活得像在一百年前,这一百年来的所有科技发展福利,他都享受不到。

所以有人就说帝国就像个怪物,东部繁华发达,高楼大厦,霓虹彩灯,飞机跑车,一样不缺。

到了西部某些地区,全是面朝黄土背朝天,牛拉人耕,屡见不鲜,和一百年前,没有任何区别。

连地主都是一模一样,辛辛苦苦耕种的收获,全都被地主或官府拿走,落到自己手上的那一丁点,还要被人盘剥收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