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六章(1 / 2)

作品:《[三国]亡国将军不好当

五月,曹丕病重的消息传来。虽然传闻中曹丕的病情似乎十分严重,但绝大多数人对这个传闻还是抱有警惕。更多人还是觉得,今日传曹丕病重,说不定明天他就痊愈了。

因此,对于汉、吴而言,更多是在观望着曹魏局势的变动。

诸葛朔深知曹丕这一次在劫难逃,可惜他又不能说,只能静观其变了。

与曹丕病重消息同时传来的,就是孟达的信件了。

与其他人不同,孟达几乎是在收到曹丕病重的消息的时候就大惊失色。迅速想起了一年前,那个前来告知他“他最大的贵人将于夏日命丧黄泉”的小道士。

孟达迅速返回书房,提笔写下一封信件。叫来了手下最为心腹的下属,让他速速前往蜀地乘烟观找人。

如果说诸葛朔来时,孟达只有一成相信他的话。那么现在,孟达对他的信任可以说是到达了顶峰。要知道,那可是一国之君!能预知普通人命运的尚且都能被称之为仙人,更不用说早早预知一国之君命运的人了。

尽管曹丕现在还只是病重,但孟达毕竟是魏国大臣,对曹丕和朝堂的消息也知晓更多。也明白,这一次曹丕的病很有可能无力回天了。

诸葛朔就是在这个时候收到孟达的来信的,他的手下心腹还在乘烟观候着。诸葛朔仔细思索之后,提笔回信。

他并没有告诉孟达应该怎么做,而是给孟达描述了一番他在历史上真正的结局,这样就足够了。

当然,他还不忘记对孟达未来的心理活动进行描述。

对于孟达来说,收到回信的时候,如同晴天霹雳。倒不是因为他最终被司马懿困死在新城这个结局意外,而是这封信中,对他的行为描述简直比他自己还要了解他自己。

他试着勾勒了一下信中的场景,发现若是他亲自面对,定然也会如同信上一般做的。(废话,因为他历史上本就是这么做的)不管是在汉魏之间摇摆,还是因为收到司马懿的信件而放下戒心,亦或是自以为司马懿的大军到不了新城。

同时,他也由这封信中,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诸葛朔所说的“鹰视狼顾的恶气”是谁,不由得脊背发凉。

若是放在以前,他也不会这么认真地看一个道士写下的他的未来,可是现在这个道士能预测出君王的死期——

孟达不能不信了,可这道士由以自己不通朝堂之事为由没有给他任何的解决方法,并且还表示自己即将前往东吴云游,与他缘分已尽,让他自求多福。孟达紧皱眉头,不过这也是个好事,至少说明这个道士也不是蜀地派来离间的人。

如今孟达也明白,他只有乘乱作出选择,才能保住性命。可是,如今魏国朝堂之上,他的靠山好友纷纷离世。虽然信中提过,新帝对他没有多少防备,但是又有申仪和司马懿虎视眈眈。

孟达将眼神移到了地图上的蜀地,可是他又曾背叛过刘备,蜀地朝堂难道就能真正相信他?

孟达几乎好几天将自己困于书房之中想办法,魏国不行,蜀地也信不了,可摇摆于两国之间也得不到什么好果子吃。急得他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。

比起孟达的着急,诸葛朔就轻松很多了。只需静待孟达联系蜀地的消息就好,就算孟达并非真心投降于蜀地,收了那封信之后,他对魏国的不信任程度可以说是大大加深。而且,他也料定孟达不会提起与道士相见一事。毕竟,不会有人想把自己是个反复无常没什么头脑的小人这种事往外说的。

果然,还未等曹丕病逝的消息传来,孟达就自己找上门来了。他写了一封信给交情匪浅的李严,信中里里外外皆是表达了他在曹魏摇摇欲坠的处境。

这封信很快就被呈到了丞相府,诸葛亮读完此信后,对丞相府众人说到,“看来,曹丕的确是病入膏肓了。”

蒋琬也仔细看过信后说到,“孟达本就是根基不稳的降将,若非曹丕、夏侯尚力保,恐怕不说官位,就连性命也是不保的。”

马谡也赞同蒋琬的说法,“如今他自觉不保,可见曹丕已然是药石无医了。”

“可这孟达到底是个反复无常之人”,杨仪不禁蹙眉,“万一他只是试探呢?”

“他不会试探”,蒋琬反驳了杨仪,“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,与正方兄书信来往,必然是有极大风险在身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