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/ [清穿]七皇子的团宠日常 / 章节正文阅读

第 122 章 第 122 章(1 / 3)

作品:《[清穿]七皇子的团宠日常

胤祐抬起下巴,小脸上颇有些骄傲:“那倒是,打架还是我们满人更厉害。”

这话让傅先生心里又涌上些王国之殇的悲怆,还没琢磨出是酸是苦,又没了。

胤祐仔细观察他的神色,忽然问道:“师父,你是不是难过了。”

“没有,”他说没有,就立刻神色如常起来,“亡国太久了,想不起来什么叫难过。”

他又哼笑一声,语气里丝毫没有悲戚之色:“这眼看又要第二次亡国了。”

好像故土是他的,但国已经与他无关,亡不亡的也没什么所谓。

“不会的,”胤祐用无比肯定的语气又重复了一遍,“绝对不会!”

虽然如此说,但是傅先生还是按胤祐的要求,又给他加开了军事课程。

胤祐作为皇子,平时练习骑射的时候谙达也会教他们,行军作战的常识他还是有的。

所以,这个傅先生的教学工作减轻了许多难度。

老头一看小徒弟那样子就知道,他也不是想学什么军事课程,他就是想多了解一些这次大清和准噶尔的战役。

“说来也巧合,为师曾经游历塞外,正巧就路过了乌兰布通这个地方。”

胤祐赶紧说道:“我也去过我也去过,就去年,阿玛带着我们巡幸塞外的时候,就路过了这里。”

傅先生颇为不满的瞪了他一眼:“那你说说,这个地方的地形有什么特点。”

“额……”小家伙眼珠子转了转,硬是按捺住无知的尴尬,把自己伪装成纯真的模样:“啊……什么叫地形特点啊,我不懂。”

傅先生喝口茶慢条斯理的说道:“不懂就好好学,别插嘴。”

“是!”小家伙在书桌后坐得笔直,双手交叠着放在胸前,一副认真听讲的好学生模样,“师父请讲,徒儿一定认真听着!”

傅先生这才细细的与他分析起来:“乌兰布通是蒙古语,这个你应该比为师清楚。”

胤祐点点头:“就是一座红色的小山。”

“对,以前这个地方谁都能去,现在成了你们的皇家围场。泡子河与哈而哈河从乌兰布通的西北汇入萨里克河,再向北注入西拉木伦河。乌兰布通山南坡是无法攀登的峭壁,北面则是一个可以攀登的陡坡,这就形成了易守难攻的地形。”

“据我推测,噶尔丹一定会在山林深堑的地方,倚着难免险峻的峭壁结营,如果你们冒然进攻,势必会伤亡惨重。”

他这一番话里出现了好多地名,又是山又是和又是流域又是走向……地方胤祐倒是去过,还去过好几次,但是也需要时间在脑中构建模型,发挥一下空间想象力。

但这个时间并不长,小家伙毕竟有着超乎常人的记忆里,走过一次的地方就不会忘记。

“好了,我知道了,师父你继续往下讲吧。”

傅先生慢条斯理的端起茶盏:“哦,老夫有些乏了,今儿就讲到这里吧,剩下的明儿再讲。”

“……”

胤祐颇为无奈的叹了口气,他师父已经八十好几了,比他乌库玛嬷年纪还大,精力和体力确实也不能跟年轻人比。

他说累了,那就让他回去休息,明天再讲就明天再讲,反正也不着急。

结果第二日,傅先生来上课的时候,让人准备了好几桶泥沙,在院子里给他大致搭了个沙盘模型,讲起可来更加直观,便于理解和记忆。

大清十万军士出征的时候是二月,正是早春时节,康熙该布置的已经布置好,该安排的也已经安排妥当,剩下的,就得看他的皇兄和皇弟如何排兵布阵。

虽然这两人也是第一次上战场,但身满人亲王,他们自幼也是受过严格军事教育,熟读兵书,且练就一身出众的马上功夫,不能丢了老祖宗的脸。

他的心情也从那种焦虑的情绪中缓过来不少。于是,又带着全家老小去了畅春园,在那里听政。

来到畅春园的时候,胤祐发现经过一个冬天,这里好多以前没有人居住的建筑,以及一些园林景观都已经修好了,最关键的是,阿玛采纳了他的建议,把好多居所的窗户都换成了玻璃的。

玻璃房子种上了新的蔬菜,绿油油的一片,很是漂亮。

橘子树去年也结了些果实,内务府专程派人送去了紫禁城,胤祐尝了尝,又酸又涩的并不好吃,就没有拿去慈宁宫孝敬太皇太后。

小家伙想着改进一下品种,等橘子更甜更好吃了,再拿去给乌库玛嬷尝尝。

太皇太后听到这个消息乐得合不拢嘴,拉着他的小手说道:“你这橘子我都盼了多少年了,又酸又涩你也好歹给我尝尝。”

“不行!”小家伙十分坚持,“一定要很大很甜的时候才能给你吃。”

“好好好,听你的,乌库玛嬷都听你的。”

小家伙现在长大了,可有主意了,说一不二。

旁边的稻田,四阿哥又开始播种,胤祐照例要去帮忙的。

四阿哥就怕他来帮忙,本来几个三个时辰能干完的活儿,他一来,那得花上一整天,剩下的时间都是在给他善后,陪他抓黄鳝,捡田螺。

好在太阳落山之前,稻子和麦子总算都种上了。

这次,四阿哥准备通过改良品种来提高粮食产量。他和胤祐一起去集凤轩的时候,兄弟俩还在讨论这件事情。

几年来,这方面的书籍四阿哥看许多,也有了系统和深入了解。弟弟问起来,他当然愿意回答。

“小七,你说种地包括哪些步骤?”

“播种,浇水,把米粒打出来,晒干之后就可以吃啦!”

他每年只参与这几个环节,所以也只知道这些。

四阿哥细心的给他解释:“其实,要种出粮食来并没有那么简单,需要经过许多工序,从选种开始,然后是育秧、耕地、播种、施肥、除草、防虫、灌溉、收割、脱粒、晒干、储存以及漕运,每一个缓解都很重要,并且都会决定粮食的产量。”

皇贵妃坐在一旁,听着两个孩子聊起农耕,也觉得有意思,便放下手里的医术,参与进来。

“我认为,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选中、施肥、除草、防虫和灌溉这几个方面,小四你说对不对?”

四阿哥点了点头:“额娘说得没错,但是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很复杂,比如选择更加优良的品种进行培育,基肥和追肥的关系,烤田的重要性。”

这边母子俩正在深入探讨农业技术,皇贵妃虽然不懂,但是凭着常事也能给儿子提出一些启发性的意见。

另一边,胤祐一直默不作声的听着。一边听一边思考。过了很久,他才开口说了一句:“有个问题我不懂。”

皇贵妃和四阿哥转过头来看他,后者笑道:“小七哪里没听懂,我再细细解释给你听。”

胤祐摇了摇头:“我的意思是,我不懂我们为什么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种地上面。如果种地不能让老百姓生活富足,那么,咱们应该鼓励他们从事其他生产,比如去卖糖葫芦,卖春卷,卖包子,卖别的什么。”

四阿哥皱眉:“农业是立国之本,如果老百姓都因为一时的利益去经商,那谁来种田?没有人种田大家吃什么?”

胤祐说道:“他们可以去别的地方买粮食呀。”

“去哪里买?”

“总有人种田的吧,鼓励经商,又不是让左右人都去经商。”胤祐想了想,又说道,“咱们还可以去别的地方买,东洋、南洋,或者别的地方。咱们生产价值更高的东西卖给他们,再把他们的粮食买回来不就好了吗?”

这个想法着实大胆,把四阿哥听得一愣一愣的:“可是……可是咱们得祖先从狩猎到农耕,已经是一种很大的进步。”

“祖先狩猎,咱们种田就满足了吗?蒙古人也不想放羊了,也想来种田,所以咱们能保住种田的机会就应该满足了。”

一直没说话的皇贵妃看一眼小儿子:“你好好讨论,不要带情绪。”

四阿哥就是论事:“就算是汉人,历朝历代也是重农抑商,百姓不种粮食,发生大规模饥荒或者战争,你知道将会意味着什么吗?”

“哎呀!”小家伙急了,“你怎么就不明白,开放市场交易和种田并不冲突,不鼓励种田也不等于没饭吃。”

“你也应该明白,农业是国之根本,没有哪个君王会鼓励自己的子民不种地。”

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,眼看就要吵起来了,皇贵妃坐在旁边听得饶有兴味,一点要劝架的意思也没有。

两个人争论半晌也争论不出个结果,于是双双回过头来看着皇贵妃,胤祐率先开口问道:“额娘,你说,我和哥哥谁说的更有道理?”

皇贵妃不紧不慢的给自己倒了杯茶,放在唇边轻啜一口,又用拇指指腹缓缓擦去杯口的胭脂:“我觉得,你们俩说得都对。”

“……”

这种和稀泥的劝架方式让兄弟俩都不太满意,胤祐是个没什么城府的小家伙,总是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,小嘴一嘟,就扭过了头去。

四阿哥则笑着摇了摇头,感觉自己作为兄长,不应该和弟弟争论这样的话题,应该耐心的引导他才是。

于是,四阿哥端起茶壶,将三人跟前的茶杯斟满:“小七刚才说咱们可以从洋人那里购买粮食。可是你要知道,阿玛开放海禁也不允许粮食出海卖给洋人,那些洋人精得很,总想着怎么从咱们这儿赚取更多,怎么可能卖给咱们粮食?”

“哪有什么是不可能的?既然是贸易,大家各取所需罢了。”

“好了好了,你俩也别争了,听我说两句。”

皇贵妃看够了热闹,也听明白了两个儿子的观点,这才出来说道,“小四,有机会你应该到江南去看看,那里以丝绸为主的手工业已经颇具规模。机户出资,机工出力这样的合作生产方式也是老百姓养家糊口的一条出力。咱们的确没有必要把所有人都束缚在土地上,他们过上好日子,也能为国家创造更多价值。”

胤禛平和的点点头:“额娘说得是,因为儿子没有见过,所以不懂这些。”

而后皇贵妃转过头来看向胤祐:“大家不种粮食,去生产别得更有价值的东西,然后高价卖给洋人,再低价从他们那里购买粮食。小七,你有没有听过管仲购鹿的故事?”

四阿哥恍然大悟般笑了起来,为了不让弟弟觉得自己是在取笑他,还掩饰般的低头喝了口茶。

胤祐虽然看过很多书,听过很多故事,但也总有没听过的,这个就是没听过的。

他摇了摇头:“没有。”

“小四,你给他讲讲。”

“齐桓公问管仲,楚国是个强国,精兵强将,咱们是打不过的,一个楚国就这么麻烦,以后怎么办?管仲说那就高价买他们的鹿。于是,齐桓公就让人在齐楚两国边境以高价收购活鹿。”